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楚南胜境,武冈古城

2022-09-18 13:58:38 785

摘要:武冈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处雪峰山东麓,资水左源赦水上游。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的缓坝形态。武冈古为“都梁侯国”,故址在今市区东郊七里桥。西汉景帝年间,初置“武冈县”(根据1954年出土文物‘武冈长印’之石印而佐证)。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

武冈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处雪峰山东麓,资水左源赦水上游。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的缓坝形态。武冈古为“都梁侯国”,故址在今市区东郊七里桥。西汉景帝年间,初置“武冈县”(根据1954年出土文物‘武冈长印’之石印而佐证)。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改武冈县为都梁县,时属零陵郡;三国东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又复名武冈,亦属昭陵郡。其后则相继改称“武刚、武强、武攸”等专名。唐代一度复名后曾徙迁儒林镇(今城步县治),属邵州;北宋初迁定今址。北宋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设立武冈军,领三县,属荆湖南路。元代置安抚司-路、明代升府-改州、清代延续,民国初再次改县。1994年撤县设市,目前由地级邵阳市代管。

武冈古城之济川门(老南门),修筑于北宋,并作为武冈城垣内城与外城的分界线,也是武冈城墙的标志性建筑。


明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朝廷派江阴侯吴良主持修建武冈城 ,他改土城为石城 ,以数百上千斤乃至成吨重的方形青石砌筑墙体,“内外皆石 ,上亦石镘之”,长774丈 ,高二丈,顶阔八尺。为当时世所罕见的纯石质结构城墙。岷庄王朱楩迁入武冈后 ,开始了中央朝廷 、藩王 、地方官府协力筑城时期。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岷康王朱誉荣增建“小王城”,长270丈;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宝庆府同知段有学 、武冈知州蒋时谟增筑外城 ,长736丈 ,高1丈 ,顶阔8尺 ,垛头高4尺 ,鼓楼3。形 成“内城”(含大 、小王城)与“外城”三环而相扣 、城门十三及城楼多座 、总周长5874米的全石构城墙。


武冈城墙现存城垣四段(内城两段 、外城两段),总长1450米 ,墙体分墙基、墙垣 、雉堞(垛子)三部分。墙基石深入地下0.5至2米不等。墙垣高6至6.6米不等,分四层砌筑 ,内外靠墒 ,城墙和马面上有女儿墙 ,墙上原有既能藏身又能瞭望、射击的凹口和方孔均已毁。城门有五座,即:济川门、清渠门 、迎恩门 、庆城门以及水西门。各城门分两层 ,城墙基址 、城门保存完好 ,均为方条形青石砌筑。


济川门上的宣风楼,南宋赵均(理宗)任邵州防御使时曾提写“宣风雪霁”四字,悬挂于门额端,明末毁于战火。清代康熙二年(公元1662年)知州吴从谦一度重建 ,民国损毁塌废。1995年按照仿宋风格再次新建,上下两层,回转式走廊,气势恢宏,雄伟壮观。


武冈城区周边山峦众多,多为花岗岩(以城东法相岩为一典型)。丰富的石材资源为筑城施工带来了因地制宜的便利条件,进而更奠定了武冈城墙“石砌”之基础。并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防戍、抵御等功能作用。

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武冈号称“楚南胜境”。在宣风楼西侧,与古城墙配套而建的“王城公园”。


宣风楼南侧50米处,是一座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的武冈文庙。文庙历经修缮,主体由泮池、戟门、成殿、左右斋廊、尊经阁等构筑,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


庙前为晋代书法家陶渊明之祖父陶侃任职此地县令时所亲手栽植的双银杏。不过其中一颗遭雷击已不存,另一颗虽也有折损,但后来留下枝干,重获生机焕发。


从文庙进入武冈城西南侧的老街巷探寻,也是目前武冈保存最完好的传统风貌街区。

赦水支流小河道环护城垣,为武冈老城构筑了阡陌纵横的肌理格局。聚落依水而兴,由多座跨河小桥紧密相连。老城中,流水、石桥与岸边的枯木,这些元素如同充满意境的市井画面。老城那些临河房屋,虽然略显混乱,但却带有一丝古朴且传统的沧桑感。


武冈老城由清渠、圣庙、南正、西直、鳌山等多条街巷所组构。另还分布有“谢、龚、丁”等几户家族式大宅院。老城各街道均有明确的功能布局,主导商业交易与物贸集散。如这条“鳌山街”,因“山冈兀石如鳌”而得名;市场、书院、戏院等商业与文化类型场所都集中在此街,市场还聚散农副水产品。如今时过境迁,古城已没有了昔日繁华,游客漫步在寂静的街巷中,体验着那平凡人文下的古城韵味。


位于武冈老城清渠街上的龙王庙。作为临靠江河水畔的城市,当地百姓为祭祀龙王、祈求风调雨顺,都会兴建此庙。龙王庙前这口“武陵井”,为湖南众古井之一,且与长沙白沙井、岳阳君山柳毅井等齐名,还曾作为了岷王府的御用水井。武陵井之典故,尚有较多版本,迄今仍流传于武冈民间的茶余谈资里。


沿着清渠街向东行走,便来到了武冈古城的“化龙桥”。

化龙桥原名“义济桥”,始建何年无可考,但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复修年代为明末万历元年(1573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清康熙七年(1662年)重修并建观音阁于桥廊左内,右外一丈五尺为南北桥庭通途,两端砌青石牌楼,门额刻“化龙桥”三字。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毁于火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邑(县)人捐款重修,桥架石墩,墩上横竖交叉设九层木圆梁,上铺石板。化龙桥面长28米,宽20米,高5米。桥上遂建“化龙寺”。后又在桥西修筑了一座水泥桥,供行人通行与香客朝拜。化龙桥在武冈老城里现存各古桥中规模最大,极富精湛的营造风格,并将佛寺与桥梁结合构筑,点缀水乡特色,矗堪古城经典地标!


位于武冈古城清渠街西端的“水西门”,属外城廓,增建于明代。与之对应的还有一处“旱西门”,但因时间关系也就没有前去探寻了。


位于赦水河畔的凌云塔,又名“东塔”,清代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始建,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落成。此塔为楼阁状砖石结构,7层8面,高39.63米,底围28米,各层挑出短檐,彰显庄重之感。塔身分向各开四道卷门;塔中砌阶,筑有阴阳两道呈“8”字形盘旋至顶,且互不交叉。登步塔顶,可俯瞰武冈全景城貌。


位于王城公园门前的“武冈古(州)城”平面图。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